加拿大溫莎跳水館的燈光下,全紅嬋深吸一口氣躍向空中——卻在完成207C動作時身體傾斜,水花四濺。64.35分的顯示屏數字刺痛了觀眾席,也讓她以10分之差再次惜敗陳芋汐,屈居2025年跳水世界盃分站賽亞軍。四個月前,國際泳聯榜單上她的名字定格在世界第四,創下職業生涯最低排名。而這一切,恰是這位18歲奧運冠軍浴火重生的序幕。
🔥 一、排名下滑的暗涌:三重風暴中的天才少女
身體發育的「成長稅」
2025年的全紅嬋,正為青春期的身體變化付出競技代價:身高從東京奧運的1.43米竄至1.53米,體重由38公斤增至46公斤。重心上移與翻騰轉速下降,讓曾經的「水花消失術」變得飄搖不定。「就像突然換雙不合腳的舞鞋,」教練陳若琳如此形容。為控體重,她賽前12小時僅靠一根能量棒維持,甚至需嚴防外國選手零食「投喂」。
商業與訓練的失衡漩渦
身為中國跳水人氣王,國家隊指派的商務活動擠壓著訓練時間。教練何威儀坦言:「行程讓她的207C穩定性反覆歸零」。當她在廣告鏡頭前微笑時,訓練館的跳台上正留下空蕩的迴響。
積分規則的殘酷邏輯
國際泳聯排名機制更傾向參賽廣度。澳大利亞選手甘迺迪憑藉全年參加4個項目(3米板單雙人、混雙、團體)躍居世界第二,而專注10米台的全紅嬋在數量上天然失分。規則的天平,並未向專精者傾斜。
⚡️ 二、巴黎涅槃:七個滿分背後的至暗時刻
2024年8月6日巴黎水上運動中心,全紅嬋在奧運決賽首跳107B時,七名裁判齊舉10分牌。那驚艷世界的90分背後,是三年煉獄般的淬鍊:
207C的2000次重生:多哈世錦賽該動作滿分前,她曾連續失敗11次,日均重複訓練超6小時;
極限核心特訓:陳若琳讓她「像綁沙袋跳舞」般加練腰腹力量,以對抗發育帶來的轉速衰減;
心理韌性鍛造:第四跳面對曾屢次失誤的207C,她以92.40分鎖定勝局,賽後撲進教練懷中哽咽:「這三年太不容易了......」。
當媒體高呼「天才歸來」,她搖頭否定:「我不是天才,滿分是練到吐換來的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