權力的遊戲
為什麼會出現笑刑這種「不痛不癢」的刑罰?
答案是:體面與羞辱的平衡。
對於那些不能輕易「殺掉」的人,統治者需要一種方式:讓他們在沒有「殘肢斷體」的情況下,徹底服軟。
更何況,「笑著死」聽起來輕鬆,實際上內心掙扎、痛苦無比。這種表面風平浪靜的殘酷,才是真正的殺人藝術。
在某些場合,甚至還會在群眾面前公開施刑,用來取樂和示威。一場「輕鬆」的笑刑,既能彰顯權威,又能讓觀眾覺得不「殘暴」,一舉多得。
無論是笑刑還是其他酷刑,歸根結底都是在極權社會中對控制力的極致追求。
以商鞅為代表的「重刑主義」,強調「法不容情」,可過度的嚴刑,最終也會反噬社會。
商鞅最後也死於車裂,這便是法不容情的極端後果。
而隨著時代進步,刑罰也從「以暴制暴」轉向「以法育人」。
我們不再需要以山羊舔腳的方式「折磨」,而是通過緩刑、減刑,讓犯人有悔改的機會。
這才是文明社會應有的模樣。
笑刑,聽起來像笑話,卻是一面鏡子,照出了古代統治的荒誕與冷酷。
它不是滑稽,也不溫柔。
它只是披著輕鬆外衣的殺人術。
如今我們再回頭看那些笑著死去的人,只覺得毛骨悚然。
笑刑不是罪人的宿命,而是歷史的黑影。
願我們再不重蹈覆轍,願笑聲永遠是出於喜悅,而不是掙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