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以為這只是歐洲的事,中國古代其實早就「開發」了類似刑罰。
最早的記載可追溯至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,漢武帝時期就有「笑刑」的影子。據傳,那時對於貴族、後宮妃嬪等不方便「動刀子」的對象,會採用羽毛、刷子等工具撓腳底。目的明確:不留傷、不失禮,但讓你生不如死。
我們不要小看這種「輕微的」刺激。持續的精神折磨往往比一刀兩斷更令人崩潰。尤其是對於講求尊嚴的貴族而言,「笑」不是放鬆,是恥辱。
據說有妃子在受笑刑之後,不堪其辱自縊。
說到底,笑刑的「恐怖」,就在於它沒有血腥。
你看不見肉體的創傷,卻能看到精神的扭曲。
古代有句話:「笑裡藏刀,樂中含苦。」笑刑就是這樣一把刀,鋒利得令人膽寒。
更何況,受刑者大多數是政治犯、戰俘或貴族,這種刑法更像是一種羞辱,一種展示權力的方式。
類似的「無痕」刑罰還有很多,比如中國古代的「墨刑」,在臉上刻字、染墨,留下恥辱印記;「宮刑」剝奪生理機能,卻不見血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