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紅嬋的父親最近被記者堵在村裡,老實的莊稼漢搓著手說:"娃兒打電話回來說網上吵得凶,讓我們別去看。我說你只管跳好水,家裡給你煮好番薯糖水等著。"這話樸實,卻道出了競技體育的本質——運動員需要的是專注訓練的空間,不是虛擬世界的口水戰。
這場鬧劇最荒誕的在於,當事人全紅嬋正在封閉訓練,壓根沒空上網看這些糟心事。她的教練組嚴格控制隊員接觸社交媒體,生怕影響備戰。而網上那些喊著"為紅嬋而戰"的網友,其實是在給運動員添亂。體育心理學家指出,這種過度保護反而會給選手造成額外壓力,就像看孩子學走路,老在旁邊喊"小心摔跤",孩子反而不敢邁步了。
比賽場館的保潔阿姨說得最通透:"我天天擦看台,見過多少運動員哭哭笑笑的。人家站上跳台那刻,腦子裡轉的都是技術要領,哪顧得上網友吵啥喲!"這話糙理不糙,競技體育說到底還是專業能力的比拼,網絡聲量再大也吹不動跳水板。
這場風波暴露出體育圈的新煩惱:當飯圈文化入侵競技體育,運動員被當成"偶像"來追捧時,專業的體育討論反而被淹沒了。有體育媒體嘗試在直播間關閉彈幕功能,結果觀看量立刻跌了三成。這現象就像給茅台兌雪碧,喝的人圖個熱鬧,可惜了陳年老酒的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