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除了生孩子最開始那幾年,她也一直都是有在上班賺錢的。
」
「我因為是採購性質的工作,工資雖然比她高,但是能給她保管的錢不多,這導致她怨氣非常大,經常說家用不夠,天天指責我不管不顧。
」
「我倆的生活作息還不太一樣,晚上她經常乒桌球乓收拾家務,我無論怎麼告訴她白天趕緊收拾完都不行,非要留在晚上,很打擾我睡覺。
」
「不過她最大的優點就是老實、善良、勤快,其實娶媳婦也就看這幾個特點,所以下輩子就還是她吧。
」
或許既得利益者自己都沒有想到,自己在婚姻中居然是得利的一方;
而如果表現在外部層面,那不如說是當前的伴侶完全符合他對於理想伴侶的「期望」。
心理契約理論是由美國組織心理學家Argyris提出的;
指的是個體或群體,對另一個體或群體的無形的、內隱的、不能書面要求的有所奉獻或期望有所獲取。
夫妻關係中同樣有一種心理契約,即雙方對於自己和對方在婚姻中將要負責的事務和期望。